:::

心得發表


主題: 2024高齡少子浪潮下的成人教育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心得
時間:113年11月29日(週五) 08:50-17:00
地點:行政大樓十樓國際會議廳、六樓第三會議室
心得:2024年的「高齡少子浪潮下的成人教育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讓我深刻體認到,臺灣社會正處於人口結構劇烈轉變的關鍵時期。少子化與高齡化不僅是人口統計學的現象,更牽動了教育、就業、照護、家庭關係與社會價值的重組。此次研討會以「成人教育的再定位」為核心,從政策、學理與實務三個層面,探討如何在社會變遷的浪潮中重新思考「學習」的意義,對我而言,是一次知識與省思兼具的充電旅程。
一、少子高齡社會下的教育挑戰與機會
會中多位學者指出,臺灣的高齡化速度全球數一數二,老年人口比例在2030年將突破25%,進入「超高齡社會」。與此同時,少子化導致青年人口逐年減少,教育體系與勞動市場面臨雙重壓力。然而,也正因如此,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被重新看見。成人教育不再只是「補救教育」或「興趣學習」,而是促進社會適應與終身學習的關鍵動能。特別是在高齡者部分,如何設計能兼顧身心健康、社會參與與生涯延伸的學習方案,成為政策與教育現場的重要課題。
二、從「照顧」到「賦能」:高齡學習的新視野
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有學者提出「從照顧到賦能(Empowerment)」的觀點。傳統上,社會多半將高齡者視為需要被服務的對象,但在高齡社會中,更應該強調高齡者的主體性與能動性。透過學習,長者不僅能維持認知與生活功能,更能透過自我實現與社會參與,展現「第二人生」的價值。例如有縣市推動的「樂齡學習中心」、「熟齡創業計畫」與「銀髮志工學苑」等方案,皆以學習為媒介,讓長者重新找到社會定位與人際連結,這與我在實務現場觀察到的現象十分契合。
三、成人教育的多元轉型與跨域合作
此次研討會中亦提到,面對人口結構變遷,成人教育需朝向「跨域整合」發展。教育機構、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之間的合作成為關鍵。例如,有學者分享如何結合健康促進、數位學習與地方創生,打造社區型的學習網絡;另有實務工作者展示如何以桌遊、敘事、AI應用等創新媒材,引發中高齡學員的學習動機。這些案例讓我看到成人教育已不再侷限於教室,而是延伸到社區、企業乃至家庭,形成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生態系統。
四、個人的反思與啟發
身為成人教育研究者與實務帶領者,我在此次研討會中重新思考「學習」與「社會變遷」的連動關係。當社會面臨少子高齡化,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培育新世代,更要陪伴成熟世代持續轉化。成人教育應成為社會支持系統的一環,透過學習過程協助個人面對身分轉換、生涯再造與社會連結的挑戰。
此外,我也意識到科技的滲透讓高齡學習出現新樣貌。從線上課程、數位工具到AI輔助教學,長者的數位落差與學習焦慮成為新議題。這提醒我們在設計課程時,應更重視「自主性支持」、「互助學習」與「心理安全感」,讓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與自信的重建。
五、結語
整體而言,這場研討會讓我深刻感受到成人教育的社會責任與前瞻性。在高齡與少子化交織的時代,成人教育不僅是政策的輔助配套,更是社會永續的重要支柱。透過持續學習與跨領域合作,我們能讓每一個人——無論年齡、性別或背景——都能在變動的社會中找到學習的意義與行動的力量。未來,我也期許自己能將研討會中獲得的啟發融入教學與研究,推動更多兼具溫度與創新的高齡學習方案,讓「學習」真正成為一種改變人生、連結社會的力量。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