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 |
|
教育與社會科學類 |
|
文章標題 | 作者 |
親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檢視親職教育通俗書籍的性別平等意識 | 游美惠、易言嬡 |
樂在工作─組織玩興研究 | 余嬪 |
析論僕人式/服務領導(Servant-Leadership)的概念發展與研究 | 林思伶 |
理性思維課程對於高等技職校院學生理性思維成長效益之實驗研究 | 巫銘昌、曾國鴻 |
高職汽車科教師知識管理網路平臺內涵之研究 | 羅希哲、吳啟彰、曾國鴻、李麗鳳 |
跨領域通識教育課程開啟數學與音樂的對話 | 翁瑞霖 |
網路公民社群與法治社會 | 徐振雄 |
國小高攻擊傾向學生行為問題處理之個案研究 | 林月仙、蘇純瑩、吳裕益 |
學前兒童關懷行為心理歷程暨生命關懷活動方案之實驗研究 | 鄭芬蘭 |
人文與藝術類 |
|
文章標題 | 作者 |
銜接莎士比亞語言學習及網際合作學習 | 張玉玲 |
《伊川易傳》對宋代史事派易學之影響 | 黃忠天 |
胡瑗尚書學之探究 | 蔡根祥 |
《人間詞話》詩詞審美平議─「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 蘇珊玉 |
莊子的治道觀 | 陳政揚 |
論張貴興《群象》中雨林空間的展演 | 陳惠齡 |
試論《普賢菩薩說證明經》與武周政權的關係 | 高婉瑜 |
薑齋千載是同參--熊十力之船山學述評 | 王汝華 |
洪秀全的「天父」與「天兄」觀念之探討 | 林志穎、張耀謙 |
通識教育「舞蹈欣賞」課程設計之研究 | 林幼萍 |
兩週英語教學實習之反省 | 謝麗雪 |
自然科學與科技類 |
|
文章標題 | 作者 |
都市廢污水再利用之標的選擇-以高雄市中區污水處理廠為例 | 葉欣誠、陳珊玫 |
與電源電壓無關之電流源 | 顧彥斌、葉盛豐 |
國民小學教師進行知識分享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礙因素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 | 曾國鴻、朱耀明、陳榮宗、羅希哲、盧宜屏、許祐毓 |
以同步工程策略建構我國技職教育課程發展新模式 | 吳天元、樊學良 |
文化不利地區國小教師實施生活科技MST取向教學之研究 | 曾國鴻、曾建勳、巫銘昌 |
本體論考量之數位教材產權管理之研究 | 楊錦潭、洪懷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