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末官話記音資料管窺西儒中介語音系
王松木
1摘 要
漢語對於西洋傳教士而言有著極大的「語言距離」,況且傳教士初學漢語時早已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再加上缺乏合宜的師資與教材,在種種不利於第二語言學習的限制之下,可以想見早期耶穌會士所說的漢語必定受到母語的負遷移而帶有「洋腔洋調」,顯現中介語的語音特徵。
本文以三種拉丁文對譯漢語官話語音的資料為考察對象,即:羅明堅與利瑪竇合編的《葡漢辭典》(1585-1586)、利瑪竇的四篇羅馬注音文--《西字奇蹟》(1606)、金尼閣《西儒耳目資》(1626)。這三份譯音資料均是以官話為目標語,彼此間隔約各為二十年,分別紀錄著傳教士不同階段的中介語語音,本文嘗試著排比三種譯音資料,觀察拼音方案的細微變動,藉以窺見西儒由母語逐步邁向漢語官話的動態歷程。
關鍵字:中介語、遷移、耶穌會、官話、西儒耳目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