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解決基準量問題的經驗類型層次

馬秀蘭

摘 要

    本文目的乃是探討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在解決基準量問題時的經驗類型層次,並檢查學生單位化、基準化能力,以及探究該能力與學生解題瞭解之關係。本文發現如下:

()學生在解決時間、面積的「基準量」問題時,會在情境中找尋經驗的存在,他們依個人注意力取捨方向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經驗類型層次;有的只從事「經驗」層次中的「辨識」活動,有的達「察覺」階段,有的已達「瞭解」階段;

()成功的解題者在解決基準量問題時,皆具有「單位化」與「基準化」之能力;他們會依自己的觀點去選擇解題可用之「基準量」;

()學生對時間、面積的「單位化」與「基準化」能力可幫助學生解題成功,然而該能力對學生是否能瞭解解題相關過程中的關係或運算,不見得是一個保證。因此即使學生在解題時選擇相同的「基準量」,他們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經驗類型。例如當學生解題活動的有效可能是意外碰上的「辨識」活動,或是活動的有效雖是預期已知,但也只是經驗類型重新表現的「察覺」時,這些成功的解題者在該解題情境中皆是無法形成概念瞭解的知識。


    關鍵字:基準量、經驗、察覺、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