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均等與多元文化 兩種教育運動的對比
莊勝義
摘 要
本文旨在透過對教育機會均等與多元文化教育兩「教育運動」的理念分析與對比,澄清其目的訴求及價值義涵,以期對當前在這兩種教育的論述、研究、政策、或實踐上,激發更深刻的探究。
教育機會均等或多元文化教育,都涉及性別、族群、階級、身心特質等等因素。論者多以為它們旨在實現社會正義,本文作者則不以為然。
教育機會均等,主要是對教育與平等兩項價值的追求,是爭取公平教育權的運動,其實踐策略常因社會情境之異而有別,大致可分為「求有」、「求平」、「求好」、「求尊嚴」等情況。
多元文化教育關注兩層面:(一)教育實踐過程中種種差異團體的文化因素,是否受到公平對待或存有偏見或歧視的現象,實質上乃在追求公平的教育權;(二)教育為文化實踐之一環,各文化社群裡本來就有其「教育」活動,多元文化教育旨在回應多元文化的人類處境,透過文化詮釋或批判,以理解、檢視、或導引教育實踐,重建社會規範與秩序,實質上是訴求象徵意義或文化權的運動。
多元文化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因意義詮釋之不同,或因非同步的時空關係,成為不相屬或甚至相互對抗的兩範疇。
關鍵字:教育機會均等、多元文化教育、社會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