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成《尚書》學研究

蔡根祥

摘 要

    宋朝自「靖康」難後,南宋初十年,伊川學復見重於時,學者每懲國禍,思有以振起補弊,掘亂根而去之。其時學術所宗望者,莫過楊時。楊時評王安石「假六藝之文,以濟其申商之術」,弟子張九成承其師學,著有《尚書
詳說》、《書傳統論》以警戒激勵,摒棄王氏,回歸孔孟義理之學。

    本篇論文,一以述張九成之《尚書》著述及著錄;二以明無垢之《尚書》學說特色,蓋因張九成論《尚書》,每欲鉤抉聖人深奧之理,故多仿釋門悟道、參禪之法也;三以點出張氏《尚書》學說之淵源,其遠源於《孟子》,近根於蘇軾《書傳》,而參合荊公《新義》,其中取於東坡《書傳》者獨多。至於無垢《尚書》學中之理學思想,亦有可述者:如論「心、理、天」之概念,論「天人相應」,而進德修業則在於「力學與造化」。而無垢根據《尚書》,發揮學說,論其政治觀念尤重要可述者:一以論政權之轉移,二以為為政當順性為治,治於無事,三為革命者不幸論,四乃反變法之主張,五以見張無垢《尚書》學說與當時政治環境之關係。而宋儒解經,每有疑改之說,張氏亦有相關論說:謂〈洪範〉有錯簡,並疑《尚書》篇第有誤。無垢於《尚書》新說,其大要者如:論〈君牙〉、〈冏命〉作者非穆王,〈蔡仲之命〉乃周公之意,〈文侯之命〉在著平王之罪,《書》終〈費誓〉、〈秦誓〉之義,以二篇皆孔子為痛平王之無道,魯侯、秦穆,猶勝平王,以顯平王之不如諸侯也。


    關鍵字:張九成、尚書、尚書詳說、書傳統論、東坡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