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凱瑟林之世界旅遊體驗
及其文化比較

范育成

摘 要

    休閒作為一種體驗,其關鍵因素為選擇的自由和內在的意義。休閒體驗的過程包括預期、參與和回應。Josef Pieper 把休閒視為「一種投注於真實世界中,聽聞、觀看及沈思默想等能力的表現」,並指出「哲學思索」正是一種「可以超越工作世界的行動」。本文首先釐清休閒體驗之概念,據此觀點探討德國思想家赫爾曼.凱瑟林1880-1946)之世界旅遊體驗,並兼論其有關中西文化之思考與比較。凱瑟林旅行的動機在於與不同文化的精神交流與生命體驗,以實現與完善自我,他在遊歷印度、中國、日本及美國後,出版的「一位哲學家的旅行日記」及其它相關著作,不僅影響當時歐美人士之亞洲文化觀,也影響當代新儒家對中西文化的見解。他認爲,歐洲人的心靈在客觀科學知識表現最佳,印度的表現在心理領域的真實化,中國的表現在觀念的具體化,日本的表現在對大自然的美學的理解,各有所擅長,也各有所侷限,因而在本質上無高下之分。凱瑟林在近百年前強調文化間互相尊重、彼此學
習之文化哲學,在現今強調「全球多元文化」的時代,更具指引意義,而其文化的深刻見解亦來自世界旅遊體驗及身心靈之文化震撼與反思。


    關鍵字:赫爾曼.凱瑟林、休閒體驗、文化研究、文化比較、旅行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