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語言活力消長的調查研究
-中生代居民第一語言及最流利語言之比較

陳淑娟

摘 要

   

    本文調查南投縣境內閩南、客家及原住民區的中生代居民,比較其第一語言及現在最流利語言的變化,藉此探究各語言活力的變遷。研究問題為:(1)調查南投閩南區、客家區、原住民區的受訪者,其第一語言及最流利語言是否與族群人口分佈一致,並探究其意義;(2)比較各區受訪者的第一語言與現在最流利語言,探究其關係內含怎樣的語言能力轉移。我們採用問卷調查法,有效問卷 2033 份。調查發現:客家區的受訪者,大多數人的第一語言及最流利語言是閩南語,而非客家語。探究其因,是因為南投的客家語被地方的強勢語言-閩南語包圍,弱勢語言島不易維持;加以客區的國姓鄉閩、客長期混居,客家人也逐漸接受了閩南的語言和文化。比較受訪者的第一語言及現在最流利語言,發現南投的南島語、閩南語、客家語及華語,只有現在最流利語言是華語的比例,高於第一語言是華語的比例。這種現象顯示:華語的活力增強,他語的活力減弱。語族活力理論可用來解釋此一變化。本研究案例說明:華語在「語言的地位」及「制度的支持」這兩個因素,先取得絕對的優勢,而後,各族群的部份中產階級發展成華語族群,華語因此成為最具活力的語言。


    關鍵字:第一語言、最流利語言、語言活力、南投、語言轉移、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