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2/11/25
分享學生:謝彩蘋
心得標題:2021年 當社會教育40載與學習社會白皮書相遇 社區與終身教育的對話 學術研討會
2021年 當社會教育40載與學習社會白皮書相遇 社區與終身教育的對話 學術研討會 2021.11.13 很高興地能夠透過線上會議的形式,聆聽了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與教育部樂齡學習北區輔導團,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同舉辦的這場精彩的學術研討會。今天的研討內容有許多對於中高齡者的數位學習議題,讓我對這個主題收穫良多。 一、何青蓉老師所發表的 ”COVID-19疫情下的公共健康識能:成人教育者不可忽略的課題” 揭露了疫情之下中高齡這種使用數位方式接收公共健康識能,出現的落差現象。並提出了促進公共健康識能的成人教育原則: 1. 前提須基於成人學習特性 2. 重點在於緊扣批判性思考、脈絡化思考及公民導向 3. 運用議題融入、參與式教學活動設計 而基於這些原則,提供了“小小口罩大大關係”的教學活動設計,讓大家參考。 在此想要分享當疫情正在發生時,個人因有86多歲的母親和外傭姐妹兩人,都是需要我幫忙他們進行許多口罩購買或是疫苗登記,而在鄉下的婆婆,也因有在鄉公所擔任護士的外孫女協助,口罩的取得才能進行順利。所以如果沒有晚輩在身邊的長者們,多數由里長、里幹事或是社工們,協助幫忙完成這一些動作。而我們這一些幫忙者,必須先取得他們的個人資訊,而且必須隨時注意可以登記的時間公告,我就有一次因為線上塞車,而錯過了15分鐘的時間無法登記,打了電話去詢問區公所跟衛生所,甚至母親家附近的施打醫院和診所。最後卻又說,長者第二劑施打不用線上登記了~~連我都會產生困擾,更別說是對網路使用不熟悉的人來說了! 因此我們應該了解,目前這種狀況是因為世代科技轉變的快速產生的現象。政策的推出考量,也許迫於急迫性無法周全,但是也因此讓我們觀察到未來對中高齡人口的數位素養增能的重要性。
二、圓桌論壇(2) 高齡社會的無齡創新設計: TCA 資訊月—科技樂忘齡 (吳小琳 )在與談中提出 TCA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創辦的智榮基金會-2017年龍吟研論,發佈年度查報告,台灣長者活耀安居10大生活需求,調查結果前三大需求為: 1. 生活自主支援:需要隱形居家幫手 2. 數位能力養成:跨越數位學習鴻溝 3. 餐餐營養均衡:稱心合口的健康餐
近年來政府重視高齡科技應用開發,但成效未顯 國内各大學紛紛設以「老」為主题的相關研究中心:如元智大學、長庚大學、長榮大學、中正大學、台大智活中心等 查詢科技部網站(104-107年度)補高齡智慧技應用相關計有78件;38所學校;54個科系獲得補助,補助金額約一億四千萬。 經濟部科技專案自十多年前i-care計劃起即鼓勵財團法人或補助企業進行下列領域樂齡智慧科技研發,且持續進行中,但實際應用度並不高 1. 遠距居家照護系統 2. 智慧型居家復健系統 3. 環境輔助生活 4. 智慧行動輔助系統 5. 高齡者通訊平台及社群網路 6. 高齡者陪伴型機器人 7. 高齡者互動娛樂科技
另外下列依據TWNIC2019網路需求查,發現樂齡族群數位需求逐年提升 1. 樂齡族群(55歲以上)上網需求較2018年成長20%,全體需求達到71.7% 2. 樂齡上網需求前三名為即通訊、網路新聞及影音 3. 網路購物以50-54歲的網購金加168元最多·其次為60-64歲增加842元 4. 齡族群對於其他應用上學習、手機支付、生活應用服務如送餐、找生活幫手 等)雖不普遍,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而樂齡族群在網路分享經濟是重要資源提供者: 1. 依據Airbnb分析報告,Airbnb使用者平均年齡為35歲以下,但屋主平均年齡為五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上比例也不少。 2. 不少退休族群电請加入Uber司機,健康樂齡者仍希望有工作機會,透過共享經濟媒合平台,可帶來較輕鬆又有時間彈性的工作。
因此她提出:科技本無齡,因應環境學習而已: TCA期望政府在動數位國家過程中,應參考新加坡,有系統的進行樂齡者的科技教育,TCA今年資訊月因為疫情,改線上進行,將提供「樂齡防疫e生活」線上教學 1. 手機基礎課程 2. 認識網路詐騙術 3. 自己健康自己顧-學會健保快易通 4. 鈔票、零錢細菌多-認識行動支付 5. 分辨網路假訊息
這些主張都呼應了何教授所提出的三項原則 1. 前提須基於成人學習特性 2. 重點在於緊扣批判性思考、脈絡化思考及公民導向 3. 運用議題融入、參與式教學活動設計
學界、產業界的觀察與做法理念一致。
而本次研討會11月12日的圓桌論壇(1)學習社區、學習城鄉與學習型城市:有一主題是:智慧裝置之樂齡障礙觀察與解方初探(畢偉功) 是由「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所提出的報告: 這是一個樂齡族手機教學團隊,3位創辦人還有22位講師,自106年3月至110年9月底已經舉辦了超過1601場活動,面對面服務了39,068位活力講者,平均年齡67歲。他們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和街坊鄰居,社團好友一起學習,建立社交場域和人際互動,進而透過科技而豐富人生,提升生活品質。 這個社團在樂齡族熟悉的場所接觸他們好由社區李辦等關懷據點,舉辦智慧型手機教學活動。2017年3月起在北京、中、南與超過250個據點合作舉辦活動,設計能實際促進高齡者生活品質的教學內容,也能夠在日常實際運用為主,而非知識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