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3/07/01
分享學生:蔡碧芳
心得標題:學術活動心得-吳連賞校長榮退學術研討會
第一次參加校內講座,非常榮幸能參與吳連賞校長榮退的學術研討會,雖然是因為成教所希望我們可以有六次參與研討會的經驗,看起來好像是被硬性規定要完成學業的必要手段;但非常慶幸的還好有機會來活動現場,因為參與了之後深深發現,其實真的可以增長我們非常多的見識;正所謂不在其位不知其苦,有時候師長的用心真的不是一般學生了解的。雖然是一整天的行程,但是我覺得收穫真的非常的多;早上是榮退的流程,但讓我非常驚訝的是,有非常多校長以往教導過的學生,除了回來參與榮退的時刻之外,在演講的過程中,真的讓我看到了非常多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對於社會上的貢獻;其實大家都為了這片土地一直不斷地在努力著,尤其是吳校長的專業有一部分是在地理系,地理系的學生們也都用自己的專業跟經驗,來跟這個土地做連結,包跨了在地的飲食文化議題、金門地理交通發展跟觀光的關係、屏東的原住民文化聚落發展,還有地理與視覺藝術科技的共振,這些都讓我非常的意外也非常的讚嘆。
在吳校長發表回顧感言時,了解了校長是金門人,我對金門也有一個非常深厚的情感。我想到大學時代就讀了建築工程學院,第一個校內學術報告就是對於建築文化形式的部分,那個時候覺得眼界大開,因為當時教授該我們去研究台灣本島以外或有文化特色的建築類型,包括了金門、澎湖、以及屏東石板屋!(其中的金門跟屏東石板屋這次的研討會就有提到,宇宙就是不斷地跟我的生命經驗共同共振連結)。而當初我就是去做金門建築形式研討,還一路飛到金門取材,當時還沒有解禁呢!也因為這次的報告我對金門產生了深深地情感,從那時候起陸陸續續到金門至少也有五趟了,總是不斷地想要再去金門好好的感受當地,不管是當地的建築、歷史、文化都讓我深深地感動著!在演講的內容中聽到了一句「如何創造差異才是成功的關鍵」,其實這句話並不陌生,但是真的要如何能夠找出自己的特色跟差異的點,是必須要自己不斷地努力發現的並落實執行後不斷地來調整的。 非常感謝吳校長過去對高師大的努力,不斷和爭取經費也不斷地推動教學研究跟產學發展,也讓我們的校園可以不斷地活化與永續,在在提升了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在下午這一些研討會主題裡,我特別挑了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其中活力老化的社區微型經濟在地實踐,在研究方案裡對於雞隻陪伴老人的研究中,達到了社會關係跟消費結構產業的互助與合作;不但讓我們偏鄉部落可以藉由這樣的合作社方案,來進行動物輔療以及在地產業提升效益,也因為結合來創造活力老化以及地方創生來正興微型經濟,大大從各方面來讓許多不同面向! 再來就是南田村這個部分,關於60年老屋再造修繕的議題;還有一個澎湖南方四島以及原鄉部落的這一些社區發展,都讓我看到在地方創生的部分,還有永續發展的區塊;都有一些困難的點,以及大家的努力要讓文化資產保留下來的部分,也值得讓我們深深地去思考! 最後當然是我最有感的課程設計,就是在金門的108課綱高中教育的這個分享,我非常認同也佩服這一群為了家鄉或者是教育努力的學長姐們,在這個課程的名稱「玩Way金門」中,從老師在設計課堂的目標內容以及研究各個地方跟文化價值,能帶給學生們的內在思考。利用每一次探討不同的面向,讓孩子們自我認同以及肯定金門在地對他們來說的文化價值;再來就是用心智圖的部分來去探討金門各個聚落跟歷史的價值,以及如何可以行銷在地金門的美好,用獨特又美麗的方式跟家鄉的長輩連結,敘述自己家鄉的故事來讓更多人認識金門,這個是我很感動的。在陳敏欽老師的帶領之下,金門的下一代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家鄉以及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跟其他的同年齡的同儕競爭,我覺得這個就是很難得的一個體驗;藉由自己的感動來帶領這些學生,這個是我以後在教學領域也想要學習以及努力發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