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3/07/16
分享學生:洪芳蘭
心得標題:成教所碩士班論文口試(吳淑棉112.07.04)
成教所碩士班論文口試(吳淑棉)日期:112/07/14上午10:00-12:00 地點:教育大樓五樓1508B教室。研究生:吳淑棉 論文題目:高雄市失智症家屬照護課程參與在紓解壓力之成效探討 指導教授:李百麟教授 考試委員:李百麟教授、凃金堂教授、黃誌坤副教授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高雄市失智症主要照顧者紓壓課程參與及照護壓力關係之研究。研究目的:一、探討失智症家屬在失智照護課程學習前、後之認識失智、照護技巧、溝通技巧與照護壓力變化之差異。二、探討上完課程一個月後,學員課程學習應用到日常生活程度與壓力指數變化情形。 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主要針對高雄市失智症家屬,探討其失智照護課程參與及照護壓力之關係,以高雄市失智症家屬為研究母群體。研究對象為完整接受6小時失智照護相關課程且完成課 程前、後測的高雄市失智症家屬。6小時課程內容主要有:(一)認識失智、(二)照護技巧、(三)溝通技巧。研究採準實驗法,立意取樣,完成受測者共25位。除了前測、後測還有課後1個月的測驗。在三次測驗中,課程對於減輕照顧者壓力數據顯示都有顯著下降。照顧者平均年齡55至65歲,平均照顧年限是2.87年,壓力下降女性高於男性。家屬在接受過照護課程後,尤其於溝通技巧上對減輕照顧者壓力的成效比較高。研究限制: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僅限於高雄市區失智症家屬,無法概推之其他縣市和高雄市偏鄉地區失智症家屬課程參與狀況及照護壓力關係。 早在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即指出,世界上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平均病程大約在8-10年,甚至超過15年,對於照顧者與患者本身都是煎熬,照顧時間越長,照顧壓力就越沉重,針對本次論文主題 ,研究者在自身社工領域,面對家屬的求救, 提出實務上的解決方案,如果能夠透過短短6小時課程有效地幫助失智症照顧家屬,除了認識失智症並學習正確的照顧知識和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需求與感受,減輕照顧者的壓力,且有研究數據證明課程的有效性,更值得推廣此課程,讓更多的照顧據點或機構可以應用。 失智症好發率如此的高,不論是患者或是照顧者都值得被關照,除了善用衛生福利部已建構的失智症照顧服務資源,一般民眾也應加強衛教宣導真正認識失智症,友善對待失智症患者及家庭。 這是第一次聽碩士論文口試,題目是我感興趣的議題,藉由課程實施研究成效,雖然實驗的母群體不大,但這篇論文考試委員給了很好的評價,也給了非常多建言,都幫助了我對寫論文的一些疑點,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