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3/07/26
分享學生:洪芳蘭
心得標題:成教所博士班論文計畫考試(張育慈112.07.25)
成教所博士班論文計畫考試(張育慈112.07.25) 日期:112/07/25(二)時間:下午15:00-17:00地 點:教育大樓1406教室 研究生:張育慈 論文題目:雙重任務訓練介入對社區高齡者認知功能、功能性體適能及幸福感影響之研究 指導教授:王政彥教授 考試委員:王政彥教授、金湘斌教授、吳明宜副教授、張少熙教授、蘇蕙芬教授 高齡化社會面臨的問題是高齡者使用全民健保醫療資源佔比很高,許多高齡者至少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醫師診斷慢性病,尤其是高齡失智症。失智症議題對社會的影響甚鉅,因此預防醫學是老化的新趨勢。在國內對於高齡族群,多數研究多僅探討單一介入策略對於失智症高齡者的改善效益,且在國內雙重任務訓練課程對社區高齡者認知功能和身體功能性體適能與幸福感的影響成效仍有待探討,因為老化現象使高齡者面臨多層面的退化問題,雙重任務對多元性運動及認知功能執行方案有待發展,因此如何透過課程設計實施雙重任務,並設計研究實驗探討,透過雙重任務訓練介入讓高齡者提升身體機能、認知執行功能及心理健康,以發現雙重任務訓練的價值。 本場次的考試委員們提出許多要點: 1研究設計有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採樣,實驗招募人數太多是有難度的,且如何選樣和分配是一個問題。 2研究對象是高齡者,現有問卷的使用是否恰當,用詞遣字高齡者是否容易理解,甚至字體大小、行距都要考量。 3高齡者施測環境需獨立不受干擾,若是1對1訪談,需考量時間和人力成本。 4在問卷部分,這一點很受惠,就是有些測驗量表,例如臨床心理相關的量表,研究者是要受訓過取得認證才能使用的 。 5要重視學術倫理,要留意版面編排格式,參考文獻一定要詳實列出。 6雙重任務近10年在國外有蠻多的研究,未來是一個趨勢,目前國內仍有許多研究的空間,因此如何在論文方面把內容做深比做廣更具價值。 我會來聽這次的發表是因論文題目的「雙重任務」, 我想了解它的內涵。 雙重任務訓練(dual-task exercise )名詞解釋:結構式運動與認知訓練融合,認知訓練是針對一個或多個認知領域的任務進行重複練習結構式運動包含有氧運動、肌力或功能性訓練。每個人都會老化但老化速度不一定一樣,體能的老化、智力的老化……等,自己的健康要自己顧,如何透過成人教育,規劃好的課程、培育好的老師帶領社區長輩願意參與學習來預防延緩退化,提升長輩晚年獨立自主的生活品質,減少醫療照護支出,使人人都能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對社會和個人都是非常具有實質意義的。 聽完本場次教授們指導的重點,收穫良多,針對高齡者的議題也是我有興趣的,希望未來自己也朝這個目標發展做出有貢獻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