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發表


攜手跨越差異論壇心得報告
分享學生:李淑珍(釋天瀅)

一、對於莊老師論及教育實現社會正義的迷失/思?之議題,雖然有些聽不太懂老師表達之意,但是感覺上意猶未盡,極想再多了解一些。其中,提到教育能否彌補社會的不公、不平、不義?我想這有待大家共同努力。在機會均等上,談需求、能力、機會、成果之均等,是不容易的。論及3R時並不清楚,幸好何教授提出3R問題,讓莊教授進一步解釋:1R資源分配,資源的使用與分配,誰用?須用在重要關係人身上;2R身份認同,誰是弱勢,標籤化的問題,如同我們在跨國婚姻新住民課堂上,何教授也提及此一問題;3R政治參與,原民之參與、代表等,須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問題。雨果《悲慘世界》;「正義始終帶著怒意」,當正義遇到悲憫時,誰讓誰?
小小建議:下學期有因緣請莊教授來演講,每一位教授皆會利用一堂課請其他教授來演講,或是成教所自行舉辨。

二、融合教育在台灣,事實上,台灣某些方面還是值得稱讚的。林素貞教授提及從隔離到融合,回歸普教走了93年,障礙到普教有32年,相當漫長之路,不過總是讓有心人士熬出頭,凡事都需要一番努力爭取「理想、夢想」才能圓成!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接納、包容差異、和善」來幫助身心障礙的人士與孩子們,有關這一點個人我有做到!

三、黃筑揚老師講到適應體育讓學生分組又合作的課程,為身心障礙的孩子量身打造並設計特殊的活動之同時,在活動當中時時注意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喜歡上課極為重要。個人對體育、運動在生活中是「掛O」,明知運動重要還是……。


四、陳隆輝教授談社會企業,企業以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或環境問題。說明社會企業與學校是改變社會的新力量。社會企業在台灣的挑戰有財務、人才、政策等,教育解方在於大學端。認真說來,台灣幸好有太多的愛心人士組成營利組織及非營利組織的機構,以各種不同面向幫助不同的人、族群與國家,如果台灣缺乏這個區塊,台灣不會是一個祥和、溫馨、有人情味的社會。因此,這群人在台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功不可沒、功不唐捐!我們的善心善念一點一滴在無形中都會影響著社會,讓它變得更好!

五、陳秀慧老師說明從職業重建談身障公民權,如何協助身心障礙者有適性的工作,能夠穩定就業。身障者就業的困境來自於本身的心理障礙及雇主和社會大眾之迷失,因此,協助他們從工作到生活中需要自我認同,認知自己是社會一份子,如何為其爭取應有的利益、收入,並提高其生產力。身心障礙者受到障礙的模式有三:醫療、環境社會、社會政治。再者,適性安置不一定正確,因為程度不夠,反而不能適得其所。簡言之,我們對他們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包容與尊重。

六、何教授論及「什麼阻礙了我們對於跨國婚姻移民的認識」,先談到對柬埔寨的認識--貧窮、沒有希望的國度,他們害怕改變,應該說改變也沒用、也沒機會。從上到下、下到上全一鼻孔出氣--賄絡、貪汙及令人髮指的性天堂!再談對新住民的刻板印象,移民需要極大的勇氣,視他們為弱勢,其實只是經濟上的弱勢,其他方面不一定弱勢。標籤新住民原因在於我們不夠了解他們的文化,認識其文化背景之後,我們就不會斷言移民弱勢。自從閱讀過〈離鄉.跨海.遠嫁.作「他」婦〉:由越南性別文化看「越南新娘」一文後,我對越南女性深感同情,地位輕如鴻毛的女性有勇氣嫁來一個陌生的國度,面對陌生的家人與先生,想來情何以堪,但她們卻堅強默默地面對與承受,內心深處讚嘆她們,同時也不忍她們的處境。

七. 建議
每一位教授皆會利用一堂課邀請其他教授來演講,或是成教所自行舉辨。倘若有因緣再請莊教授來演講。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