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1/07/26
分享學生:馬翊芸
心得標題:2020第七屆閩南社會治理創新論壇
2020年6月18日(星期四) 本校余嬪教授談到「銀髮休閒曼波」,休閒即樂在休息,休息即休閒。曼波在1950年在美國成為最受歡迎的舞蹈之一。以中國社區據點來看,如打腰鼓或廣場的集體舞,看到廣場舞在空間符碼的意義,也可以從服裝、音樂、舞蹈看見美感的呈現和藝術境界。休閒是為了維持生活品質,對個人來說,我要如何跳?要不要和一群人一起跳?還是音樂放下自己想跳就跳?都是非常自由的選擇。因此,休閒是自由的。不受強迫的休閒會產生幸福和快樂,在休閒品質上思考高齡者上課意願的品質相對重要。休閒是哲學之母,透過休閒認知改變和感受到行為的改變;從不喜歡到喜歡。透過學習,就能在社會建構出理想生活達到活躍生活和成功老化。 論文-科技應用與非效用論文,談到高齡者學習特性與非效用理論相關性。從非效用理論談到高齡者使用科技產品,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思考高齡者使用科技的困難以及在教學上的實施,瞭解高齡者面對科技應用與障礙,開啟世代族群中高齡者學習和教學的相關思考。 論文-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執行成效之分析,講評人談到高齡自主學習如何達到高齡者學習要素和教育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教授也針對撰寫論文技巧分享,讓研究生收穫良多。如為什麼要寫論文?別人沒有寫,我寫。則論文產生就非常有存在的意義。量化研究一定要有研究假設,先有研究假設,才能看到是否可以或有達到研究目的。 從本次論壇學到研究書寫技巧和應注意部分還包括論文-開發高齡者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以環保創新DIY桌遊教案為例,講評人談到因應高齡者失智與健康促進創新,開發大腦延緩失智,受試者質性訪談其身體進步和認知功能提升,相關量表變化其使用認知測驗是重要的,以及質性扎根理論的瞭解。這讓研究生想到個人未來在論文質性研究上,是否質量化研究相輔相成才成達到研究目的。論文-高齡教師社會價值,講評人提到文獻資料與整篇論文的貫通性和相關性,訪談對象書寫完整其背景與研究的相關連結,背景陳述客觀資料呈述非個人主觀看法,是研究者在書寫論文要注意到的。論文-家庭照顧者對高齡生活照顧初探,講述人提到論文從內容說明到經驗的轉折點,其文本、經驗代表的正向意義是什麼?論文數據引用說明、文獻資料引用,符合APA格式。 謝謝學校辦理此次論壇!對於初初進入研究所就讀的我收穫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