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1/07/26
分享學生:馬翊芸
心得標題:【Elder Care Asia 2020亞洲樂齡智慧生活展】參訪心得
11月12日(星期四)參加 我看了會展的網站簡介,首先對「高齡者」關鍵字解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高齡者的定義為60歲以上的人,而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規定45歲-59歲為初老期,60歲-79歲為老年期,80歲以上為長壽期。2020年45歲以上佔人口結構的大宗(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系統) 網頁提到出生歲數不等於是生理或心理年齡;60歲以上也不一定是印象中的銀髮族。因此展會方向重新定義為「樂齡族群」而不是「銀髮族」。希望藉由展會平台的效益,讓所有樂齡族群得到最新樂齡生活資訊及技術。為期四天活動和表演將為樂齡族群帶來樂趣,享受多代同聚的歡樂時光,產品和服務帶給樂齡族群對於退休生活的自主感,以及為所有服務開闢新通路。展場分為「全齡友善住宅區」、「健康促進專區」、「睡眠科技區」、「健康保健區」、「樂齡幸福生活區」、「失智症專區」、「生活輔具區」、「新冠肺炎防疫成果展示區」。其他如運動復能與生活復能之運動器材、正修科技大學策展的「AI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生醫、跨域、創新」。我走到「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的攤位,聽說可以做聽力檢測,我馬上覺得這樣的服務實在太棒了!但是,「施測」的過程讓我覺得很瞎。攤位服務人員說現在,我說什麼?你做什麼? 她說:「1尺,4鼠,7紙,10虎」,我必須把卡片放在相對應的位置如下。我不認為是測試聽力,是在考你有沒有弱智。而且,我和服務人員就在一個小小的桌子前面,距離非常近,我聽障,她還可以說我聽力沒問題,傻眼。 最讓我感動的是「心輔犬心流研究室」主要是將流浪犬培訓成為專業互動的陪伴犬。合格的心輔犬狗老師可以服務一小時與過動症、自閉症、憂鬱症及身障者等,也陪伴長輩。服務人員說高齡者感到孤獨,甚至有需要復建或是長期治療的長者,有產生焦慮或情緒不穩定情形,這時候就非常需要心輔犬的陪伴。因此,心輔犬的目的在於幫助人類放鬆心情,降低憂慮焦慮感受,延伸運用增強復建動力與教育。 之前看到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看到心輔犬進到學校和小朋友互動,看到不一定了解,這是此次會展我最大的收穫。當我聆聽完心輔犬介紹後,聽到主場講者是「搖滾爺奶」培訓老師,在談他們在台北培訓高齡者透過繪本說故事給小朋友聽的代間教育,讓高齡長輩看見是自己生命的力量。不過,我真的要反駁一些說故事觀點。 主講者說,我們不用繪本說品格教育,我們只說有趣的故事。繪本本身是說故事展演的素材,很有趣的繪本同時傳達品格教育好嗎? 主講者說台北長輩生活都比較憂鬱,所以他一星期都要培訓兩個團體。高雄的長輩生活都比較快樂,所以,他一星期只下來培訓兩個團體。鼓勵高雄的長輩報名參加他的培訓課,「絕對不要覺得自己老就沒有用」。我才真心覺得他應該來上高師大成教所,尤其,讓余嬪老師調教調教。 主講人還說為了讓這些長輩持續說故事給小朋友聽,長輩說一場故事他會編300元講師費。他不知道的是高雄市立圖書館各分館,有一群長者在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故事培訓一定有,還分初階和進階培訓。每位在圖書館為小朋友說故事的長者,無償付出擔任志工,看見小朋友專注聽故事的眼神就無價。我還看到爺奶咖啡館,真的在高師大開一間,真的很可以耶!光看到畫面就很動人。我還走到子明學長的瘋桌遊攤位,瞭解幾個產品。最特別的是看到繪本作家良根的《什麼不見了》(遠流出版社),發展成桌遊,之前還將繪本圖像變成捷運卡呢? 繪本《什麼不見了》是由插畫家良根和兒童文學作家郭漁合作的第一本繪本。創作這本繪本最重要的是透過創作繪本的形式,讓台灣早期的老東西得以保存下來。良根在台南歸來長大,他長大後發現很多老東西都不見了。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如窗戶的窗邊、花不棉被、柑仔店都不見了。家庭成員緊密的情感連結不見了。傳統巷弄接到鄰居間的人情味不見了。他希望他的創作讓上一代文化背景和老東西,藉由故事表現出來讓下一代知道。也透過創作建構我們的文化,讓文創建立在文化之上,創作的形式才因為文化的元素得以保存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