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發表


這是進入研究所第一次參與學術論壇,謝謝成教所給予碩一生這麼豐富多元及前瞻宏觀的研討會。因為加入論壇協助人員(攝影)能參加的場次如下: 專題演講、跨域學習、海報發表、心理福祉、綜合座談。跨域學習透過學長姊的研究發表從不同領域之學習。海報發表為預先見習下學期應該如何準備內容方向、格式、報告方式…等。心理福祉議題:「措手不及的生命消逝」,透過實際個案體會生命無常,愛要及時說出口及創後心靈悲傷輔導等嚴肅議題探討。

因目前工作領域的關係,所以對於專題演講「元宇宙中VR及App在終身學
習的應用」,特別的關注並想深入了解。

洪榮昭教授將VR科技研究計畫細分為四種功能:觀賞、練習、創作、治療
,搭配APP應用實際融入於生活。會後心得報告重新複習整理出重點:
Type1 觀賞:透過VR觀看森林、動物園、博物館、蝴蝶園等主題的情境,屬於認知性的體驗達到放鬆心情。體驗者透過觀察順著情境的安排融入模擬 情境專注於體驗。

Type2-練習:語文、技能訓練、廚藝訓練、VR捕捉蝴蝶、空間能力、昆蟲飼養等主題,屬於沉浸式、認知性具身性體驗之技能類的學習。使用者於操作完成會有評量成績是否達到評量標準。

Type3-創作:VR打打爵士樂,屬於沉浸式、想像力體驗達到創意發展。透過爵士鼓的虛擬練習產生聲音、燈光、顏色。對大腦刺激認知思維,進而改變情緒聚焦。然而情緒可以影響理性思考。

Type4-治療:藝術治療、室內裝修治療巴金森症、訓練專注力、癡呆症診斷與治療等主題,屬於沉浸式、診斷性體驗。

因為從事樂齡3C科技教學,平常就多方關注3C科技方面的資訊。尤其近幾年科技新詞-AR 擴增實境(遊戲)、VR虛擬實境(學習)、MR 混合實境(元宇宙)、XR 延伸實境,名列科技熱搜榜前幾名。而透過洪教授的分享,了解實際面已發展應用於生活,且涵蓋範圍如此之廣泛。在聽講過程不斷反思那些主題適合樂齡學生學習、如何轉化主題置入課程規劃。透過VR遊戲活化記憶,透過VR互動刺激反應預防老化等。而我目前實際教學案例,僅達成吸引學生興趣
、關注、實際體驗及先備知識。最近一次帶學生戶外教學VR體驗,推薦可帶家人去體驗O2 METASPACE (O2元宇宙體驗館)。詳情請點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O2METASPACE/

關於數位學習這幾年因為疫情,讓學生在數位學習上有一定的能力。修正課程設計結合線上及實體比例的混成式教學。讓課程選擇彈性更大、教材也更多元,不再受限時間及空間而影響中斷學習。經研討會後更加確定這是以後課程規劃的方向。

關於數位學習這幾年因為疫情,讓學生在數位學習上有一定的能力。修正課程設計結合線上及實體比例的混成式教學。讓課程選擇彈性更大、教材也更多元,不再受限時間及空間而影響中斷學習。經研討會後更加確定這是以後課程規劃的方向。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