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發表


教育發展趨勢論壇: 攜手跨越差異 座談心得 2019/12/18
今天的座談真是讓人收穫良多,各領域的老師都提出了他們對跨越差異障礙的看法。最後的綜合座談,更讓我發覺,要解決各種問題就必須跨領域的合作。
今天的主軸應該是放在身障者或是所謂新住民的支持議題。每位教授的發表都讓人有一種省思的啟發:
1. 莊勝義教授提醒大家對社會正義的定義和資源分配的問題要從真正需求去探討。並認為異與同是相融相生的。
2. 而特殊教育學系林教授分享了台灣目前特殊教育推動的狀況,在他的報告顯示台灣的特殊教育推廣在世界各國應該已經是較為先進的國家。但是與會的高職老師和科技大學的講師,都表明因為身心障礙保障名額入學的學生,並非適性的安排,加上身障者在高中職之後就沒有輔導員的進入,在教與學的方面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林教授也承認這是政策上的一總錯誤,他們正在努力的翻轉。
3. 潘倩玉教授團隊對適應體育的推動,已有教育部推展四年的專案,目前是讓各個有意願參與的學校提出申請,然後由負責專案的團隊進入校園協助。今天是以五權國小的特殊生在普通班上體育課的情形作為分享。我私下問過分享的助理,他覺得高雄市目前文德國小推展的也很好。
4. 另外陳隆輝教授報告了目前世界上一些社會企業的推動模式,讓我知道了許多可以想辦法參與的事情。
5. 而下半場賴陳教授提出從身障者職業重建到尊嚴工作的公民權。
6. 楊佳羚教授更是說明了丹麥先進的身障者性需求的服務機制,他強調很多事情不是Ready了才能做,而是要有前瞻性的看法與嘗試。
7. 何青蓉老師則是道破了社會刻板對新住民的有色框架,才是障礙的由來。所以在我們的思維裡要更換不同的眼鏡,才能以更多的角度去面對我們看見的差異。最後老師以色知和色盲,來說明我們現在有許多過度的政策,都是因為過度的色知導致的偏差。(例如要新住民二代成為南向政策的尖兵)

我個人認為色知有一種知識上的優越與自以為是,而色盲的問題更嚴重的導致許多刻板印象。因此跨越任何邊界的具身參與,應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首要方法。而今天這種跨領域的論壇,(雖然都是在教育學院的學者)也許可以呼應今天的主題"攜手跨越障礙"。與會的結論,也是希望把許多的點串成線,形成面。架設出多元的平台,讓資訊更透明,更能吸引出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後我提出一點不太同意的看法:
我自己也是一位特殊教育老師,曾在啟智學校擔任6年的經歷,也在國小的普通班每年都有接受特殊學生的安置。給普通班老師三學分的特殊教育通識課程,其實真的是不夠的,而且我身在其中知道這些的通識學習,都有就地合法性,多數的在職老師並沒有實質上的成長。所以我不贊成三一定大於零,因為保持在零的狀態,會時時警惕,時時的介入輔導。而這個三的存在,反而常常只是表面上的數據,而蒙蔽了真實需求。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