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發表


研究對象:高雄市65歲以上居民
研究生:陳映妤
日期:113/01/24時間:上午13:30-15:30
地點:教育大樓四樓1401教室
指導教授:何青蓉教授
考試委員: 何青蓉教授、凃金堂教授、陳毓璟教授

過去許多的研究皆以鼓勵長者多多參與社區據點的活動,實踐活躍老化理論。但此篇研究主題堪稱特別,反向思考不是每一位長者都喜歡社交活動,也非得多多參與課程活動才能成功老化。因著這主題的特異性備受評論教授們的讚賞。
老化可能面臨著許多生理、心理和社會的挑戰,例如健康衰退、親友離世、孤獨感等,這些都可能引發負面情緒,影響長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滿意度,因此情緒調節策略對於長者而言尤其重要。社區據點的課程多是運動、手做、音樂、繪本、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少有心理層面教導長者們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年生活中的改變,如何學習調適負面的情緒。孤寂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與一個人的社交關係的質量和滿意度有關,而不僅僅是社交關係的數量。 有些外向的人可能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得很活潑,但在內心卻沒有真正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或者覺得自己無法展現真實的自我,這些都可能造成他們的孤寂感。有些內向的人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社交活動,但只要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就能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並感到快樂和滿足。若長者能意識到自身有負面的情緒並且懂得調適,這屬心理健康。所謂的成功老化不單只是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亦需達到指標。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最新統計,至2022年第二季度止,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高達39.8萬人,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已突破68萬宅,其中獨居老人宅數超過7成,高達51.7萬宅,相較於上一季的47.7萬宅增加了8.56%。隨著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趨勢,獨居長者的比例和數量都在不斷增加,而獨居長者往往面臨著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困境,例如慢性疾病、孤寂感、缺乏照顧和支持等,這些都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
獨居是個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與人口老化必然的問題,那麼長者具有獨處能力就能夠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亦能克服孤獨和寂寞的感受,增強自己的心理健康和韌性。由上述可知此研究的重要性。
該研究的的假設為:
1.高齡者獨處能力在年齡、教育程度、參與機構學習活動時間有差異
2.高齡者情緒調節策略與獨處能力呈現相關
3.高齡者情緒調節策略對獨處能力呈現預測力
研究結果:1.初老者且教育程度及參與機構學習時間較長者,其在獨處能力和老老者相較各方面都有其顯著的差異。2. 高齡者使用的情緒調節策略與他們的獨處能力有顯著相關。情緒調節策略可能包括重新評估情境以改變對情緒的反應(「重新評估」),或控制情緒表達(「表達抑制」)這些策略與獨處能力正相關,顯示能夠有效管理情緒的高齡者可能在獨處時更有能力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戰。3.高齡者的情緒調節策略對他們的獨處能力具有有預測力。具體來說,能夠有效地重新評估和抑制高齡者的情緒表達,似乎在獨處時具有更好的能力。可能是因為有效的情緒調節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個別時可能遇到的挑戰,從而提高他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綜上研究結果總論:這些發現強調了情緒調節訓練在維持獨立和自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性。這些結果支持情緒調節在護理人員護理和支持中的潛在價值,表明透過提高情緒調節策略,可能有幫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結果僅顯示了相關性與因果關係,未來的研究可能需要探討如何透過實驗來進一步驗證情緒調節策略的改善是否能直接增強孤獨處能力。
從論文的口試中,根據評審教授的評論,我了解論文的主題和研究方向具有明確的研究和重要性。然而,研究的一個遺憾是,它在闡明其重要性時未能充分顯然,且在後續建議中也未能提出更具體的實施方法。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