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發表


【專題演講】展齡美學:「創造連結的關係設計之旅」工作坊
日期:2025年1月6日
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1401學術沙龍基地。

此次活動是由恩菲學生會長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創新領域碩士學位學程陳懷萱助理教授主講,旨在透過工作坊形式,分享「展齡」概念與如何設計活動以創造關係連結,引導參與者理解高齡社會的多元想像,學習設計促進跨世代互動與共融的活動。

本次活動採工作坊形式,以破冰活動開展,陳教授以一個小活動展開今天工作坊形式的活動:一系列有共同元素的照片,小組中的每位成員,都各自選出符合心目中對高齡社會的想像,並給出命名。一個小小的活動,既是暖場也是拉開關係連結的序幕,從每個人的述說裡面,看見不同的想法、理解世界不同的方式。

而透過共同元素照片命名,引導成員對高齡社會想像的多元視角,促進彼此理解與關係連結,陳教授更深入闡釋「展齡」概念,超越樂齡、熟齡、高齡,強調身心「動起來」的自我復能與生命意義創造,並將年齡視為社會互動建構的符號。演講探討社區大學混齡跨域共學作為「展齡」文化動力學的實踐場域,並結合TIFA國際藝術節《青銀有約》系列工作坊實例,說明以人本精神與表演藝術在虛實之間創造對話空間,促進跨世代共感與同理。
課程設計策略包含:
暖場:同中見意,引發好奇來打開對話
主場:異中求同,傾聽同理看見多元連結
收場:共創意義,照見彼此的展齡賦能
旨在引導對話、傾聽同理、共創意義,最終實現世代共學、共創、共老、共融的社會願景。

本次工作坊的形式與「關係設計」的主題高度契合。開場的命名活動即刻示範了關係連結與多元理解的核心理念,引導參與者積極投入。陳教授對「展齡」的闡釋,跳脫既有框架,強調其「展現、展開、展延、展望」的能動性,深刻地重新定義了老化,使其成為一個積極與有目的的生命歷程。透過社區大學與TIFA藝術節的實際案例,具體呈現了「展齡」概念的落地實踐,展現了跨世代連結在不同場域的可能性與價值。特別是運用「劇場中介」與「戲劇作為方法」來增進世代同理與換位思考的設計,提供了創新且具人本關懷的解決方案,對於處理超高齡社會議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實踐工具。

此次工作坊,讓我對於「關係設計」與「展齡」的理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於未來參與社會服務、社區發展或跨世代教育專案極具指導意義。特別是課程設計中暖場、主場、收場的邏輯,以及運用表演藝術作為引導對話和建立同理的工具,可直接應用於規劃具包容性和連結性的活動。理解如何從「我」到「我們」,運用「as if」想像力來共創共融至關重要。
而在目前成人教育課程學習中,此次工作坊更深化了我對成人教育混齡學習模式的理解,尤其透過「社大作為世代的針線」的比喻,讓我意識到成人教育在構建超高齡社會中跨世代共學平台的重要性,可在學習中引領學員思考自身與社會的關係,並建構展齡的價值觀。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