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發表


一、主題: 2024高齡少子浪潮下的成人教育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心得
二、時間:113年11月29日(週五) 08:50-17:00
三、地點:行政大樓十樓國際會議廳、六樓第三會議室
四、心得:
這場「高齡少子社會的成人教育」研討會,讓我對成人教育的本質有了更深層的體悟。Dr. Strohschen 提出的觀點讓我意識到,教育並非僅是知識的灌輸,而是一種促進「自我覺醒與社會行動」的力量。強調學習者要能從自身處境出發,理解現實並採取行動,這樣的教育才真正具有人性與解放的意義。成人教育應讓人重新看見自己的位置與社會責任,從個人覺察延伸到群體合作,推動社會正義與共同福祉。自己身為中年研究生,不應只是被動吸收知識,而要在學習過程中覺察、參與與轉化,讓教育成為促進社會善意的實踐力量。
另一方面,邱文彬教授從高齡化與數位化的現象談起,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習者必須具備「批判性忽略」的能力,懂得篩選有意義的訊息,並在行動中持續反思。他提出的「主動學習、意義學習、社會互動與學習參與」四大支柱,讓我們看見成人教育應兼顧科技與人文的平衡。特別是在疫情與社會轉型的背景下,教育的功能不再只是提升知識,而是協助人面對不確定的生活,培養心理韌性與社會連結。
研討會中提及的社區合作學習案例,一所即將關閉的學校,透過與社區合作轉化危機為契機,展現教育與地方的互惠關係。學生不僅學習理論,也走入社區傾聽、觀察與行動,實踐了「從學習到行動」的教育精神。成人教育若能更貼近生活與在地文化,不僅能增進參與感,也能形塑公共責任意識。
這次研討會讓人重新理解成人教育的意義。不僅關乎個人學習的延續,更是對生命的整合與社會的再造。教育應該幫助人「看見自己、連結他人、回應社會」,在知識與行動之間找到平衡。這是一種內在的覺醒與外在的實踐,也是我們繼續在研究與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力量來源。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