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10/13
分享學生:蘇育蓁
心得標題:輔導員的自我察覺 -心得感想
一、主題:輔導員的自我察覺 二、時間:113年11月19日 16:30 三、地點:1508B 四、重點摘要 「自我覺察與情緒覺察」強調要給自己時間與空間,觀察並體驗情緒,而非壓抑或逃避。透過書寫、描繪或事記等方式,學習辨識自身在生活中的情緒經驗,如生氣、悲傷、焦慮等,並進一步連結其背後的生理與心理反應。課程提醒,情緒是訊息而非敵人,應以接納與理解的態度面對。覺察時要細緻感受身體變化,並與身體的無力感或緊張對話。同時強調不要壓抑負面情緒,而要積極面對,因逃避只會造成更深的反彈與失衡。面對情緒時,需學會「觀照」與「接納」,允許自己真實感受悲傷與脆弱,不需責怪或否定。透過這樣的練習,能慢慢在心中找到不同層次的自我認識,進而達到內在整合與成長。最後指出,唯有與情緒共處、誠實面對自我,才能看見生命中另一個更真實的自己。 五、心得: 在學習「自我覺察與情緒覺察」這一主題時,我深深感受到,這不僅是一堂心理課,更是一場靈魂的梳理。過去的我,常常在家庭、工作與學業之間奔波,習慣了照顧別人、壓抑自己,面對不安、憤怒或悲傷時,總是下意識地告訴自己「沒事」、「要撐住」。但這次的學習讓我重新理解,原來「覺察」並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一種勇敢的面對。 要給自己空間與時間去感受情緒,允許自己停下來,去聽身體與心的聲音。當我開始練習記錄每日情緒變化,慢慢察覺到身體會先說話——肩膀的緊繃、胸口的壓迫、喉嚨的哽咽,這些都是情緒的訊號。學會與身體對話後,我發現自己能更溫柔地理解情緒背後的需要,而不再只是責怪或逃避。 筆記中提到「不要壓著要正面,要積極」這句話。過去我常誤以為「正面」代表不能有負面情緒,於是越壓抑越疲憊。現在我懂得,真正的正面是「接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生命中的起伏。當我開始願意面對悲傷與無力時,反而獲得了新的力量,也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緒。 這樣的覺察過程,讓我在繁忙與責任之間重新找回自己。我深知改變並不容易,但我相信,每一次誠實的覺察,都是對自己最深的溫柔。透過這門課,我學會了放下自責,用同理與理解擁抱情緒,也更願意在生活中實踐這份覺察,讓自己成為更穩定、更柔軟,也更完整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