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
調查局調查人員肩負打擊重大犯罪與維護國家安全之職責,其工作性質具高度專業性、風險性與壓力,然近年公務體系面臨高齡化、工作負荷沉重及內部激勵不足等挑戰,導致部分人員恐出現滿意度不足與角色投入疲乏現象。為此,本研究以Herzberg(1959)提出之雙因子理論為基礎,探討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對調查局調查人員工作滿意度之影響,進一步分析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民行為之中介效果,希冀釐清提升組織效能的關鍵動能。 本研究採量化研究方法,以調查局正式編制之調查人員為對象,透過便利取樣與滾雪球抽樣發放Google問卷,共回收416份有效樣本,研究工具涵蓋激勵與保健因子、工作滿意度以及組織公民行為四大變項,資料經SPSS 29版與Hayes Process Macro 4.2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第一,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皆對工作滿意度具有正向顯著影響,尤以激勵因子對內在滿意度之提升效果最為顯著。 第二,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民行為具有正向顯著預測力,且於激勵因子與組織公民行為間展現部分中介效果,證實滿意度為促進員工自發性正向行為之關鍵途徑。 第三,保健因子雖無法直接顯著影響組織公民行為,卻可透過提升工作滿意度,間接促進其展現,符合保健因子屬於穩定基礎條件之理論預期。 第四,激勵因子同時展現直接與間接雙重影響路徑,除可透過提升工作滿意度促進組織公民行為外,亦可直接強化員工自願投入與超職責行為,顯示內在激勵為驅動正向行為之關鍵來源。 第五,皮爾森相關分析結果進一步驗證激勵因子、保健因子、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間皆具高度正相關,整體支持本研究所建構之理論架構與實證邏輯。 本研究結果驗證雙因子理論應用於我國特殊公務體系管理之適切性,並填補國內研究激勵與組織行為之相關實證缺口。建議調查局管理階層需整合內外在激勵設計,強化內在動機、工作意義與發展性,同時健全薪資福利與工作環境,營造高滿意度、高信任度的組織氛圍,進而促進員工自發性貢獻與組織整體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