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Plorer齊跨邁教師社群於114年9月26日(星期五),在和平校區研究大樓9304跨域創新基地舉辦「生成式AI與教學革新講座」。本次講座主題為「AI研究誠信學伴:打造誠信共學的教學文化」,由計畫協同主持人、教務創新組王佳琪組長主持,並邀請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林杏子副教授兼系主任主講,吸引25位教師熱情參與,共同探索AI時代下的教學誠信議題。
林杏子副教授首先區分「研究倫理」與「學術倫理」的差異,指出前者重視受試者權益保障,後者則關注研究行為的正當性。她並以歷史重大案例為引,包含「美國大學炸彈客」事件及「SCIgen論文產生器」風波,帶領教師們思考在科技急速發展下,如何確保研究參與者權益不被犧牲,以及如何避免AI生成內容造成學術亂象。
講座中,林副教授提醒生成式AI雖具潛力,卻因語料來源、文化代表性不足及新興詞彙缺失,仍存在偏差與誤導風險。她進一步介紹自研的「台灣研究誠信AI小助手」系統,結合倫理原則,協助學生在報告撰寫與AI使用過程中,透過「What–Why–How」方式釐清問題並培養誠信意識;教師亦可運用該系統進行教學引導,帶領學生展開誠信思辨練習。
林副教授最後以「生成式AI三合院」──合情(誠信心態善用AI)、合理(倫理原則為指南)、合法(遵循法規確保合規)──勉勵大家在善用科技的同時,維護學習與研究的正當性與價值。
她強調,AI只是工具,不變的是誠信核心。「學術誠信2.0」強調的不僅是能力,更是責任。教師應引導學生具備辨識AI生成內容真偽的能力,並培養正確的數位倫理與責任態度。
本次講座不僅深化了教師對生成式AI應用的理解,更凸顯誠信教育的重要性。未來XPlorer計畫團隊將持續規劃更多課程與交流,協助教師在新科技與核心價值間取得平衡,共同推動更具前瞻性的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