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歷簡介
鍾鎮城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際處處長、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教授及高師大國科會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他以雙語習得、閱讀理論、語言政策與規劃為跨域研究觀點,至今已於台灣華語文教學及語言復振領域開創出四項先驅議題: (1) 客華(英)雙語教育、(2)國際學校華語文教育、(3) 跨國銜轉學生教育、(4) 移民華語,且數項研究成果已被納為台灣語言政策制定之相關法源知識基礎。尤其,於2013年首創客華雙語教育模式,推動客語復振,在國中、小階段成功止住客語流失率,故鄉美濃因此成為目前台灣最獨特的全區雙語教育基地。
鍾鎮城目前正執行多項國家及地方型計畫,且擔任國際學校華語文教育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ISCLE)發起人主席、香港大學中文碩士項目外審委員、華語文教學研究期刊(THCI一級)主編、台灣華語文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華語文學會理事、台灣來去華語協會常務理事、教育部國際華語文教育推動指導會委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委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顧問、高雄市及台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諮詢委員、屏東縣及高雄市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其曾於英國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倫敦大學學院,UCL)及德國University of Göttingen(哥廷根大學)進行短期學術訪問,且曾獲頒台灣三等客家事務獎章、木鐸獎及龍山國小傑出校友。
研究發表與著作
1. 期刊
鍾鎮城 (2021)。語言復振與本土語教學。師友。 628,20-26。
Su, H. Y., & Chun, C. C. (2021). Chineseness, Taiwaneseness, and the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Chinese Scripts: Tourism, Identity, and Linguistic Commodification.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77), p. 35-45. (SSCI / MLA)
鍾鎮城 (2020)。語言與風土:美濃的客華雙語教育。小語匯。 62,6-10。
鍾鎮城 (2020)。台灣國民教育場域裡的新住民語言教育政策。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5(1),201-219。(TSSCI)
鍾鎮城、許秀娟 (2020)。客華雙語教學之數學課室言談分析與教學挑戰。台灣語文研究,15(1),125-156。(THCI-Core)
曾妙芬、鍾鎮城 (2017)。臺美兩地華語教師之任務型教學認知理解與推動現況研究。台灣華語教學研究,15(2),19-51。(通訊作者,THCI-Core)
鍾鎮城、許秀娟 (2017)。兒童客語使用與其家庭代間語境之生態變化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28(1),1-28。(TSSCI)
鍾鎮城、黃湘玲、許秀娟、許雅雯、許羚琬、張郁函 (2016) 。臺灣移民華語教學的發展與前瞻。華文世界,117,34-40。
鍾鎮城 (2015)。國際學校裡的IBDP 與AP華語習得規劃之比較。高雄師大學報,39,43-56。
鍾鎮城 (2013)。中介語理論典範與語言事實:華語雙語習得規劃觀點的檢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4,1-37。
鍾鎮城 (2011)。跨越疆界的研究追尋:華語批判讀寫與語言習得。高雄師大學報,31,75-92。
鍾鎮城 (2011)。主流語言場域因素於華語閱讀歷程中的作用。中原華語文學報,7,35-56。
鍾鎮城、黃湘玲 (2009)。客籍新移民女性之語言使用與自我移民認同形塑。高雄師大學報,26,49-64。此文亦收錄於客家的形成與變遷(693-716),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學院。ISBN:9789866301162
鍾鎮城 (2009)。日籍學生之華語廣告招牌閱讀理解。中原華語文學報,3,93-106。
鍾鎮城、陳思惠 (2008)。變動中的華語閱讀師資培育。中原華語文學報,2,155-177。
鍾鎮城、郭建華 (2007)。從多元文化教育之觀點思考圖畫書在國小語言教育之運用。兒童文學學刊,18,27-45 。
鍾鎮城、王萸芳 (2007)。台灣華語政策與教學規劃之前瞻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63,27-35。
2. 專書、專書論文與專利
Chun, C.C., Lin, Y.Q., Lin, H.C., Lee, S.J., Chang, Y.L., Yang, C.X., & Chang, C.M. (2024).Classroom Language Corpus Platform (No.M653967).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Chun, C.C. , Hsu, L. W. & Chen, C. Y. (2023). How an IBDP Chinese program is born. In: J.F. Hong & C.M, Si (Eds.),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Context (pp.9–26). Singapore: Springer.
鍾鎮城、王淑誼 (2023)。有無之間:國際文憑課程(IB)的教材觀。國際文憑課程(IB)中文教學新探(梁源、王蟬娟、施仲模主編)。香港:三聯書店。
鍾鎮城、陳雅琴 (2021)。親愛的,您把雙語教育做小了: 美濃 (客華+英)的雙語教育模式。載於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主編,台灣的雙語教育: 挑戰與對策面向(頁449-469 )。台北: 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ISBN:978-986-99036- 6-0 )。
Tseng, C.C., & Chun, C.C. (2019). Chinese Language and New Immigrants. In Huang, C.R., Zhuo, J.S., & B. Meisterernst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Applied Chinese Linguistics (pp.212-219). London, England: Routledge.(共同作者,Scopus-index)
鍾鎮城。 2018.12. 客華雙語:能與不能之間的拔河(DVD)。台北:新學林出版社。ISBN:4717385757035
鍾鎮城、王偉中(主編) (2017)。印度華語教材之維度與緒想:第一屆印度-台灣印度華語教材雙邊共構論壇論文彙編。台北:新學林(ISBN:978-986-295-953-4)。
鍾鎮城 (2017,6月20日)。華越之間-小沐的故事3-3:支持跨國銜轉生的雙語、雙文化。國語日報,13版。
鍾鎮城 (2017,5月16日)。華越之間-小沐的故事3-2:跨國銜轉孩子的自我身分認同。國語日報,13版。
鍾鎮城 (2017,4月18日)。華越之間-小沐的故事3-1:語言成學習阻礙,有違教學公平。國語日報,13版。
陳雅鈴、鍾鎮城、黃鴻松(2016)。輕鬆點,學客語。高雄: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鍾鎮城、黃湘玲、許雅雯 (2015,12月)。掌握既有語言優勢,助跨轉生適應。國語日報,13版。
鍾鎮城、黃湘玲、許雅雯 (2015,9月)。學習需求改變,移民華語擴及專業知能。國語日報,13 版。
鍾鎮城(主編) (2015)。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台北:新學林。
鍾鎮城、許雅雯 (2015)。華語任務型教學法應用於德籍學生之課室實證研究。載於林偉業主編,面向中文學習者的中文教學─理論與實踐(頁89-104)。新加坡: 南大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出版社(ISBN:978-981-09- 3875-8 )。
鍾鎮城 (2013)。第二語言習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函授教材。
鍾鎮城 (2012)。移民華語教學:全球在地化的語言民族誌研究。台北:新學林。
鍾鎮城、李希奇 (2011)。源頭活水-繽紛的海外華語師資培訓。載於李希奇主編,對外華語師資培訓 (頁191-205)。台北:文鶴。
鍾鎮城 (2010)。選擇權理論下的華語教學實踐。Workshop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Glob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GCCCE 2010(pp. 42-46). Singapore:Nang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南洋台灣姊妹會、鍾鎮城等編 (2010)。來去移民華語Ⅰ、Ⅱ&Ⅲ。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鍾鎮城 (2009)。真實的移民華語教學:以「來去移民華語教學研究室」為例。載於周梅雀、謝斐敦、
賴誠斌主編,幼兒師資與多元文化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69-188)。臺南:崑山科大幼保系。
鍾鎮城(2009)。華語教學的轉變:全球在地化的觀點。載於鄧慧君等主編,2009應用語言學暨語言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577-584)。台北:文鶴。
Chun, C.C. (2006). The language-in-education planning and applic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wa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riz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