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事記 - 112學年度(11200801-1130

開始日期 結束日期 內容
112/09/02 112/09/02 基隆八斗高中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專班
地點: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
主題:高師大原民教育特色宣導
參與者:劉正元主任、高師大原住民專班、高師大藝產學士原住民專班、高師大運產學士原住民專班、八斗高中「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專班」學生、陳主任、潘老師。
辦理內容:。
♦️第1站♦️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
語文班以充滿原住民印象的教室環境為開場,讓八斗高中同學實際體驗語文班族語教學的氛圍。
♦️第2站♦️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瞭解原住民研究的方向與特色。
♦️第3站♦️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第4站♦️藝術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帶領同學們參觀「藝創基地」之動線。
♦️第5站♦️運動競技與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
112/10/02 112/10/02 原民會文處楊正斌處訪視語文班、原住民知識研究中心
地點:文學院2樓語文班會議室3207-1室
主題:高師大原民教育特色交流
參與者: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楊正斌處長、劉正元主任、原資中心施朝凱主任、運產班曹志豪老師、藝產班周美花老師、原住民族知識中心、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
辦理內容:本本校王政彥校長歡迎原民會文處楊正斌處長一行蒞臨指導,雙方與談交流過程中,楊處長肯定高師大原住民專班在語文、運產及藝產的學科領域,認為提供了原住民族學生更為廣泛的修課選擇,可謂原住民教育體系的典範。本活動並由高師大原知中心暨語文班劉正元主任向楊處長等先進,簡報本校原知中心、原住民專班現況與發展情形。楊處長在座談過程中,表現出對於臺灣原住民知識體系的文化資產價值的認同,楊處長鼓勵本校原住民專班跨領域整合發展、申請原民會計畫補助。本活動與會者感謝原民會教文處楊處長的蒞臨指導與寶貴建言。
112/10/25 112/10/25 部落移動教室-台東土坂排灣族五年祭文化學習與體驗
地點:臺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
主題:土坂五年祭文化學習活動
參與者:劉正元主任、臺東縣達仁鄉土坂社區發展協會導覽講師古詩芸、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
辦理內容:學生透過本次活動行走熟悉了土坂部落的文化動線,並經由祭場刺球儀式的人神盟約,領受了排灣族傳統信仰的莊重肅穆精神。活動過程,劉正元主任與許多在原住民領域投入研究的學者偶遇交流。語文班高杰同學除了代表土坂部落擔任導覽員,也向語文班同學講解分享了他身為土坂在地人的文化經驗。諸如部落領袖家屋外的刺球觀禮、撒巴里文化工藝室、土坂天主堂……的各種踏查感到驚喜,並且表示短短一天不到的行程意猶未盡,他們期待未來學校能有兩天的土坂文化行,屆時一定也把握機會繼續參與!
112/10/25 112/10/25 博物館實務專題演講
地點: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主題:博物館實務
參與者:語文班楊護源老師、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講師 王興安、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
辦理內容:本次演講主要是介紹館內的工作內容以及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讓我們對於博物館的工作更清楚了解。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係蒐藏高雄歷史發展軌跡與多元文化內涵、呈現人民於高雄土地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及能反映當代發生於高雄之社會事件或議題的文物與史料等,予以系統整理、蒐集、維護,作為研究、展覽、教育推廣之依據,以保存與發揚在地知識和區域特色,並與大眾共享。
建構「高雄城市發展」為主題的蒐藏,成為高雄地區文史知識庫。本館典藏主題多樣、內容豐富,自民國87年10月25日開館至今,已逐步將本館藏品逾3萬件,諸如史料文獻、照片影像、漆器、織品、金工及皮影戲偶等進行數位化與研究詮釋,建置資料於系統以利民眾查詢運用。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留下許多記憶,有些以物件的形式留存。今日,我們得以在博物館裡尋見這些記憶,雖脫離了原始脈絡,但其作為人類文明軌跡的證據,賦予其「文化資產」的新意義,我們稱之為「古物」。高史博作為典藏大高雄城市歷史的重要館舍,本館典藏之古物策劃線上展,希望可以帶領民眾「透物見史」,一探高雄城市發展痕跡。
112/11/15 112/11/15 學術專題演講-台灣原住民族語政策之實施現況與未來展望
地點:文學院2樓語文班會議室3207-1室
主題:台灣原住民族語政策之實施現況與未來展望
參與者: 南投縣立旭光高中校長 何光明、劉正元主任、原住民族知識中心、臺研所、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
辦理內容:何光明校長分享台灣原住民族語政策之實施現況與未來展望博士論文。
112/11/22 112/11/22 學術專題演講-台灣歷史沙龍
地點:文學院2樓 臺研所3208室
主題:台灣歷史沙龍
參與者: 高雄歷史博物館莊建華主任、劉正元主任、臺研所、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學生
辦理內容:台灣歷史沙龍講座。
112/11/24 112/11/24 部落移動教室:小林公廨往卡那卡那富祭壇文化路線體驗
地點:小林文物館、小林公廨、卡那卡那富祭壇
主題:小林公廨往卡那卡那富祭壇文化路線體驗
參與者:劉正元主任、高師大語文班學生
課程內容: 本活動為計畫團隊善用前往辦理「看踐文化體驗活動」的行車路線間隙而安排,因此時間相當緊湊,加上當日司機實際駕駛山路的車程比google估算的時間還要久,所以學生們體驗的時間相當有限。感謝劉正元老師在時間限制下,仍積極的帶領22位學生感受小林文物館、小林公廨與卡那卡那富祭壇文化氛圍,在小林文物館導覽員及劉正元老師的精闢解說下,學生們對於小林文化、卡那卡那富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112/11/25 112/11/26 民生國小課輔營隊:Cumacʉ’ʉra. mapinsia看踐文化體驗活動
地點:高雄市那瑪夏區民生國小
主題-卡那卡那富族與布農族的文化學習與體驗
參與者:劉正元主任、原住民族知識中心、語文原住民專班學生、民權國小翁嘉雯老師、文藻SDGs千手扶學團隊21人
課程內容:由高師大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 22位大學生至高雄市那瑪夏區民生國小帶領45位小朋友體驗卡那卡那富族及布農族的文化與知識。成員依工作分組合力完成課程活動設計與執行,內容從開幕典禮、健康早操、毛線剪球、原民文化知能闖關......皆充分展現隊輔活力與創意。畫主持人劉正元主任也適當給予指導,主動邀請包括民權國小翁嘉雯老師支援主講米貢年糕實作1小時、文藻SDGs千手扶學團隊帶領低年級小朋友以故事、圖畫與黏土啟發環保意識2小時。
113/5/10 113/5/10 原住民族學生學習輔導系列講座(2)-性別平等從me too談起
地點:本校和平校區文學大樓B1小型劇場
主題-性別平等從me too談起
參與者: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游美惠教授、劉正元主任、高師大語文專班學生、藝產班學生、台研所、語文班行政助理。
課程內容:旨在培養學生對於性別平等的相互尊重情操,促進安全與多元性別的友善校園環境。
113/5/15 113/5/15 原住民族學生學習輔導系列講座(3)-原住民族的食農教育與地方創生
地點:本校和平校區文學大樓B1小型劇場
主題-原住民族的食農教育與地方創生
參與者:國立羅東高商簡瑛欣老師、劉正元主任、高師大語文專班學生、藝產班學生、台研所、語文班行政助理。
課程內容:簡老師也以具有日本米倉之稱的新潟縣十日町市為範例:藉由活用在地食材,將在地特色料理推廣到地方內外,此是日本近年盛行的「從飲食振興地方」風潮。再者,簡老師以Edible Schoolyard主任Kyle Cornforth的戶外教學為例,分享了Kyle主任對於在地食農教育師資培育的期盼與需要。
112/11/28 112/11/28 高師大文學院校園內採訪實作
地點: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
主題-示範採訪、訪問流程、擬寫企劃、寫稿、旁白、記者、主持人跟拍攝
參與者:講師原住民族新聞台排灣語主播-慕妮.卡拉雲漾。
課程內容:各組組員自行分派工作內容,如企劃、寫稿、旁白、記者、主持人跟拍攝等;採訪內容總長:1分30秒。學生採訪實作分成7組別:7組山海植物採訪內容:
1. 月桃 (組別:不用下山的勇氣)
2. 假酸漿 (組別:排灣族婚禮)
3. 檳榔 (組別:語文班的未來)
4. 五節芒 (組別:都市我不好)
5. 紅藜 (組別:誰的部落來一碗)
6. 芋頭 (組別:尋找消失的amulit)
7. 小米 (組別:天天想你的南田)
112/11/29 112/11/29 學術專題演講
地點:研究大樓9202室
主題:台灣原住民歷史研究之現況
參與者: 中研院 詹素娟 講師、劉正元主任、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學生
辦理內容:台灣歷史沙龍講座。
112/12/15 112/12/15 國際學者講座
地點:高師大和平校區綜合大樓二樓宏遠廳
主題:原住民和解與共榮:台灣與加拿大互相學習機會
參與者:(主講者)-史國良Scott Simon、劉正元主任、高師大語文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學生
辦理內容:Scott是渥太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的教授,在臺灣有數十年的研究經驗,亦長期深入泰雅族等原住民部落實地踏查。Scott教授此次以「原住民和解與共榮:台灣與加拿大互相學習的機會」為主題,啟發了本校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學生對於部落自治與共榮之議題,有更為內涵的省思,藉此從中理解「國家」、「部落」兩者形態與意義之不同。劉正元主任、語文班學生更透過Q&A與Scott交流,討論了關於部落是否得透過聯盟凝聚組織來化解不同家族間的意見分歧。Scott並且回應由於有些部落家群迫於日治時期背景被集結為同一部落,對於群族的概念自然會有各自的想法。
113/1/10 113/1/10 族語應用暨研究培力課程
地點:高師大和平校區文學院2樓 3207-1室
主題:高師大語文原住民專班族語證照加強班教學成果發表會
參與者:劉正元主任、語文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學生、授課講師顏浩義、布農族語 林美芳老師、泰雅族語 林孝緒老師、授課講師江凱文、賽德克族語 郭阿玉老師。
辦理內容:布農語、賽德克語、泰雅語師徒教學成果成效語討論,透過成果發表會的語言實習與展現,有效地提升對於教學上的認知,並同時提供學生對於教學現場實際體驗的機會,透過成果發表會的現場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學者在教學上的方法以及反思。
113/2/23 113/2/25 博物館實習課程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主題:高師大語文原住民專班
參與者:劉正元主任、語文班王長華老師、語文班學生22人、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祖祖樂、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承辦人員。
辦理內容:課程內容以原住民現代管理運作中重要議題「行銷」為主軸,鼓勵學生將平日所學族語、文化體驗與轉化結合,建立藉由短影音製作、探索個人學習深化可能性,培養學生文化認同、尊重多元、共感同理都能夠進階的素養。並帶同學們認識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發展脈絡及營運輪廓。觀摩園區文物館庫房,實際體驗原民文物理整作業,了解原文化襲產維護工作。藉由深度參訪文化園區戶外傳統建築、建築區體驗活動之參與觀察及各個公共藝術展示,鼓勵學生以影音之眼紀錄以及轉化傳達之技巧。
113/ 01 /14
田野調查
113/01/21
田野調查
沉浸 Kasavakan‧開出部落的花
地點:台東縣建和部落(田野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高師大操場(動態展)、活動中心外木棧道廣場(靜態展)
主題:田野調查-祭典中的歌謠、部落遷移史、神話故事、青年會及部落產業、樂舞文化、巫師文化、服飾文化、傳統信仰儀/靜態展-山林走讀、皮革手作、藤編手作/動態成果展-卑南族樂舞展演
邀請講者或貴賓:
參與者: 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 劉正元主任、原資中心施朝凱主任、田野調查講師:陳美娟老師 、 古健緯老師 、潘晨綱老師、王明智老師、陳韋岡老師、謝運妹耆老、林洪金蓮耆老、林賢華老師、黃正達老師&尹宣讄老師、黃正達老師、高文航老師。
辦理內容:本計畫能讓校內學生、藝術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運動競技與產業原住民專班學生透過實際參與原住民族部落文化教育的建置與推動,強化其公共參與能力,並後續能持續積極參與各相關議題之公共事務活動,使得以向社會民眾傳達原鄉部落傳統文化傳承之重要性。故之,本計畫推動主要分為:田野調查、靜態展覽、動態展演及回饋展演。
113/ 5 /20  113/ 5 /26 
113/ 5 /25  113/5 /25
113/3/15 113/3/15 原住民族學生學習輔導系列講座(1)-如何成為高師大師資生
地點:本校和平校區文學大樓B1小型劇場
主題:如何成為高師大師資生
參與者:本校師資培育中心課程組黃絢質組長、劉正元主任、高師大語文專班學生、藝產班學生、台研所、語文班行政助理。
辦理內容:黃絢質組長針對「中、小教」學程報考資格,提醒同學們在報考前,需要先完成輔系/雙主修的基本資格。也提到112學年度中教學程招生外加的原住民籍名額為21名,小教名額為9名。再者,由於應屆畢業生及延畢生不得報考「中、小教」學程,因此相當鼓勵大一至大三生積極關注及報考事宜。此次講座以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為全體參與,亦有藝術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的原住民籍同學報名參與。透過黃絢質組長的分享,提升了大家對於「中、小教」學程的認識,得作為是否修習輔系、中小教學程的規劃參考。
113/3/26 113/3/27 族服日-族想與你烤在一起
地點:本校和平校區水塔廣場
主題:原住民族文化學習與體驗暨族群樂舞展演晚會
參與者: 劉正元主任、李飛曄(國立高雄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專案助理教授)、原住民資源中心、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本校外科系學生。
辦理內容:本次活動由高師大語文班系學會辦理,舉辦分為兩日,一日為傳統美食教學以及族群樂舞展演,第二日為系上烤肉。初衷為要將各族群樂舞配合族服日展演,將各族群的樂舞放在族服日。以及傳統美食製作,在語言與文化的交織之下,我們相聚了。讓我們在族服日上穿上自己的族服,吟唱那深藏在歷史中的古調。用年輕的嗓音,年輕的身姿。去唱、去舞動,用充滿熱情的雙手去製作過往的傳統美食。第二日的活動,透過我們一同烤肉拉近系上彼此間的感情。同學也藉著這樣的活動,去加深彼此之見的感情。並且也在烤肉當天展餡子己的天賦,透過古調的方式,或是流行歌曲的展現將我們之間互相交流。
113/5/22 113/5/24 高師大語文班113級畢業展
地點:高師大活動中心2F多功能教室、演講廳
主題:洄享,lobih ray ’asang yupamomofi
參與者:高師大語文班師生
辦理內容:20位113級的畢業生分別來自臺灣各地,本次畢展主題係以兩個原住民詞語命名: (洄享,lobih ray ’asang yupamomofi〉。其中lobih ray ’asang是賽夏族語「回家」的意思,yupamomofi則是鄒族語「分享」的意思。15組同學分別創作了包含各族群語言語法、織布、服飾、飲食、手工藝、音樂、影像等作品,令人驚豔。
念念(化名)是來自花蓮東興和貓公部落的阿美族人。今年語文班的畢展她自己創作了一首歌謠,描述這四年來她在學習及生活上心境的變化,主題稱為: Malalalan ko radiw no mako (我的歌成為路〉。歌謠一開始是以光復太巴塱姨婆吟唱傳統阿美族歌謠作為開頭,結尾則以東興部落外公外婆的歌聲做收尾。念念在歌詞中寫道:ikor no piliyasan to loma’, Awaa ko nanom ko foting imapatay a nanom Tomangicayto kako, anomatira o cisini’ada’ayto kiso i takowanan saheto o misimaway kiso itakowanan.(離開家之後,在死水中魚活不了;我哭泣了,你是否也心疼我;你總是給我保護。)
113/5/31 113/6/1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24原住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
地點:本校和平校區國際會議廳(行政大樓10樓)
主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24原住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
參與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運動競技與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
辦理內容:高師大為國內目前唯一擁有三個原住民專班的國立大學,全校原住民籍學生數已經近600位。自106學年度起,高師大連續三年成立:藝術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運動競技與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等三個原住民專班。隨著原專班陸續成立,高師大逐步開展原住民族的主體教育規劃,凸顯原住民族教育在教育轉型期及未來高教體系中的重要性。1112022年4月,本校奉原民會核准正式成立原住民族知識中心,目標以建構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兩族知識體系,及深化發展區域內兩族民族教育內涵為中長期發展目標。
今年高師大原民班整合型計畫,結合藝產班、運產班及語文班三班的教學方向及主題,繼前兩年舉辦原住民族文化論壇後,本年度繼續辦理原住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希望透過各界實務經驗分享及對話,傳承並深化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內涵。今年的交流設定以達悟語:domada(日出)為主題,象徵我們對於原民教育的期許如旭日之東升。兩天的議程聚焦於四大類別主題,分別是:「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產業」、「族語教學與實踐」、「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回顧與展望」,以及「原住民族傳統競技與體育表現」。這些主題涵蓋了教育、文化復振、體育等多個重要領域,展現對於原住民文化議題推廣的全面關注,及呼應全民原教的主軸。最後一個場次則在回顧與檢視本校原民班整合型計畫一整年的執行成果。
主辦單位精心策畫,兩天的研討會匯聚了來自國內的頂尖專家學者,包括學術界、產業界及政府部門的菁英。他們不僅在各自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也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族議題的研究與實踐。每一位參與者都是在推動原民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力量,在此歡迎各位先進蒞臨指導。
113/6/17 113/6/17 原住民族語言教學實習期末成果發表會
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文學院 3406教室
主題:原住民族語言教學實習期末成果發表會
參與者:語文班主任 劉正元、語文班專任助理教授 施朝凱老師、語文班三年級全體學生
辦理內容:原住民族語言教學實習 期末成果發表會是一個重要的活動,是展示學生在學習和觀課於原住民族語言方面的成果和進步。教授在這次發表會邀請高雄市語推人員蒞臨現場擔任評審老師,學生也發表他們對於學習語言技能以及去實習之學校學習到的經驗和心得,也期望透過成果發表會讓學生能透過這樣的語言實習,有效地提升對於教學上認知,再者也是對於教學現場有個機會能學習,透過現場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學者在教學上的方法以及反思。最後,這樣的期末成果發表會不僅展示了學生在實習單位學習上的成就,也促進自己對於原住民語言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13/6/28 113/6/28 高雄市茂林多納魯凱族工作坊校外教學
地點:高雄市茂林區之原住民族部落
主題:魯凱下三社茂林部落踏察學習
參與者:語文班劉正元主任、語文班10位學生
辦理內容:透過走訪魯凱下三社,親身體驗與魯凱族傳統工藝工作坊,讓參與者深入了解文化,體驗原住民生活智慧與藝術之美。
113/7/8 113/7/10 文化調查技研究培力課程: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校外教學
地點:新竹縣尖石鄉之原住民族部落
主題: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校外教學
參與者: 劉正元主任、語文班施朝凱老師、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
辦理內容:透過實地參觀級參與部落導覽取得相關部落經濟及文化共存、共發、共好的方法,培養子生能夠在未來擁有宏觀且不失文化傳統意義去發展部落經濟。司馬庫斯以共產制的方式經營部落,語言文化保存的都相當好,可說是目前泰雅族唯一保存較好的部落,不過近代因為生計大家不得不把部落推行的很觀光,卻再也沒有了部落本身的人情、傳統文化等,本計畫期盼透過這次的校外教學促使學生反思如何在不失傳統卻又能兼顧經濟及文化的議題。
113/7/18 113/7/20 文化調查技研究培力課程:hata la!蘭嶼達悟族文化體驗工作坊校外教學
地點:臺東縣蘭嶼鄉之原住民族部落
主題:hata la!蘭嶼達悟族文化體驗工作坊校外教學
參與者: 劉正元主任、語文班施朝凱老師、高師大語文學士原住民專班。
辦理內容:本活動旨在深入了解達悟族獨特的文化與自然環境。通過參與各種文化課程和與當地居民的互動,參與者將有機會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傳統藝術及價值觀。同時,本活動也旨在提高參與者對於文化保護和環境保護的意識,通過參與相關的保護活動,促進對於當地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的尊重與保護。期望參與的學員們,能將此次蘭嶼行所學到保護文化的方法和精神,深深烙印在心中,帶回去自己的原鄉做使用,以利於台灣各族群的共榮共存。

 

版權所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瀏覽環境:IE10.0 以上版本、Chrome 40.0 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x768
網站導覽隱私權政策資訊安全宣告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著作權聲明